9月27日,以“创新·应用”为主题的2017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鹰潭)铜产业高峰论坛在江西鹰潭举行。大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鹰潭市人民政府、江西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由鹰潭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鹰潭市铜产业发展局、鹰潭市铜行业协会、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由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博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余薇出席大会并讲话。鹰潭市市委副书记、市长于秀明,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主持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专家和领导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谢建新,鹰潭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徐云,国际铜加工协会总裁马克·罗威特等。大会吸引业内嘉宾500余人。
“铜”是鹰潭的品牌、是鹰潭的首位产业。于秀明在致辞中说,鹰潭市铜产业呈现发展加速、质量提升、创新活跃、后劲增强的喜人态势。2016年,全市97家规模以上铜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0.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283亿元;完成电解铜产量110万吨,铜材产量284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的13%、14%;先后建成全国唯一专门以铜为主题的国家级铜产品检测中心和国家级铜冶炼及铜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内陆地区唯一一座铜期货交割仓库和江西省首个铜现货交易中心,鹰潭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铜冶炼、加工基地和重要的铜消费区。
罗嗣海在致辞时表示,江西理工大学聚焦于钨、离子型稀土、铜资源领域等,在江西省近30所高校中,江西理工是与江西最大主导产业关联度最高、工科最具优势、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和国家级创新平台时间最早和数量最多的高校,是校友表现最为突出的高校之一。特别是铜产业相关学科,正成为江西理工大学最具特色、最有优势、最受重视、最具前景的学科领域。
铜产业发展得到多方关注,余薇指出,未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铜产业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补偿机制,加快铜合金等新材料推广应用,有效释放铜基新材料市场需求。二是加强行业管理。通过法制化、市场化的手段,从产品质量、工艺装备、能耗、环保、安全等方面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铜等深加工领域,实施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试点示范,力争2020年,铜加工领域智能工厂普及率达到30%以上,促进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0%,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四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开展海外合作投资,支持加强对国外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实现技术升级,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国内设立有色金属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和合作水平。
陈全训对铜加工产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表示肯定。今年前7个月,我国铜材产量达到1218万吨,同比增长8%;加工企业实现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26.8%,占铜产业利润的比重达到61%。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拉动下,电子铜箔产品供不应求,成为拉动铜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同时,陈全训对铜加工行业提出几点希望: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行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二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衔接,形成立体创新体系。三要扩大产品应用,主动对接下游消费市场,开发增长新动能。铜加工企业贴近消费用户,更应主动作为,在满足小批量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更要在建筑铜水管、装饰铜材、海水养殖铜网箱等量大面广的消费领域,开创新局面。四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产业包容发展。五要加强风险防控,把资金安全摆在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六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保护好企业家的积极性。
大会将持续至28日,内容丰富,设置了鹰潭市铜产业推介、中国铜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交流大会主题报告会、中国涉铜高校材料学院与研究院院长论坛、企业与高校及研究院对接会、企业参观等环节。
2018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有色金属工业展览会|2018有色金属展览会|上海有色金属展|2018金属展览会|2018金属材料展|2018金属制品展|2018金属冶炼展|2018金属加工展